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

发布时间:2014-03-27 16:22   浏览数:765

解码“双改双赢”的檀溪模式

——记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

 

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原为檀溪村,20075月正式更名,社区地处古襄阳城区西端,是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襄阳市区的重要出口地段,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社区东起长虹桥,西至万山,北临汉水,南倚真武山,辖区共有11个居民小组,3186户,4779人,其中原住居民1863人,党员126人,版图面积 1.3平方公里。三国时,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檀溪也因此而得名。现社区固定资产总值达6.6个亿, 2013年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800多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16000多元。社区先后被授予2013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生活质量三百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明星村”、“全省村级经济实力500”、“全省五好村级党组织”、“全省社区股份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一部分:实践探索

一、城中村改造

政策扶持 上下联动 “城中村”

随着襄阳市委、市政府以及襄城区委、区政府和部分职能部门陆续迁入檀溪地段,加之檀溪路和滨江路的扩建或新修,檀溪日益显现出主城区的地位。但是,土地日益减少、“城中村”杂乱破旧,既制约了檀溪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檀溪村的“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2006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檀溪村工业园调研时指出:檀溪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向,转变经济模式,改革体制。对檀溪路两侧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既可改善城市环境,也可为商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随后,李德炳市长亲自督办,市直有关部门和襄城区着手准备檀溪 “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

20064月,襄城区委、区政府先后从相关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协助檀溪村委会开展前期相关准备工作。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067月,市政府下发了《襄樊政办发[2006]71号文件》,正式成立“襄樊市檀溪新区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元月,市委、市政府结合襄樊的实际情况,以《襄樊政办发[2007]1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支持襄城区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明确提出了“市府主导、区府负责,村为主体、尊重民意,服从规划、市场运作,政策优惠、不取不予,分批改造、两年成景,创造经验、指导全市”的原则。同时,在相关的八个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成政策规划、拆迁安置、综合宣传、群众工作、体制改革等五大工作专班,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迅速展开工作。檀溪村“两委会”一班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历史机遇和挑战积极行动,襄阳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广泛动员 开门纳谏定方案

2007312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全体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人员、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20073月,檀溪村再次召开村民户主代表大会,向村民印发了市政府《关于支持檀溪村“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会上,村“两委会”成员和专班人员与村民就市委、市政府搬迁和檀溪路改造带来的机遇,市政府出台“城中村”改造政策带来的实惠,以及村民目前的居住条件和改造后带来的切身好处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统一村民思想,坚定支持改造的信心。

为了让村民对“城中村”改造有一个客观和感性认识,在2007的各主要节日,村委会组织300多名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党员、复原军人分四批前往各地考察“城中村”改造情况,实地感受“城中村”改造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外出考察人员回来后成了“城中村”改造的义务宣传员。同时,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檀溪村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及时通过报纸和电视上对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各阶段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定期编发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简报送发到市“四大家”领导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快速、准确地反映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动态。

村民思想统一之后,成本测算和资产评估工作随即展开。在2006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票决,檀溪村公开选聘资产评估事务所对檀溪村“城中村”进行具有法定意义上的最终评估核实。该公司组织专班,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6个村民小组522户的村“城中村”产评估工作。

为制定《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安置补偿方案》,檀溪村慎之又慎,始终坚持把学习外地经验、查找法律依据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起来。经过修改和完善,市、区法制办审核后,于20071017日召开檀溪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该《方案》。《方案》将保障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采用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等灵活方式对村“城中村”屋拆迁进行补偿,免费给每户配置20平方米的商铺,不要商铺的居民一律补偿10万元。

加强监管 工程建设保质量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檀溪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区纪委监察部门领导及办事处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等组成的专班,以招标评审会议的形式,公开选聘承建合作伙伴。

在选择建筑模式,确定建筑风格时,檀溪村和承建合作伙伴先后邀请“重庆巴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建筑工程设计院”等六家建筑设计单位,为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建设工程进行建筑设计。最后择优定案。

为了加强建筑质量监督,檀溪村聘请了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监理公司长期驻扎在“城中村”改造建筑工地上,确保各类建筑项目按照优质、高效的标准施工。为城市建设负责,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住户满意。

20118“城中村”改造一期还建区建设胜利完工。建成居民住宅821套,经营用房2万多平方米。

合情合理分配新房 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还建小区如期完工,为了更快、更好、更合理的将新房分配给村民,檀溪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分房方案》。并投资2万多元专门从广州购回了一台摇号机为村民摇珠分房,摇珠分房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按户型确认、发放摇珠资格证;第二步是按户型确定正式摇珠先后顺序的“顺序号”; 第三步是通过正式摇珠取得最终的楼栋号——单元号——楼层号——房间号。

二、产权制度创新

檀溪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于2006年秋开始运筹,2007年春季全面拉开序幕,2008年元月正式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檀溪村在市、区经管部门的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工作。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强化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

推行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可谓当代中国农村体制的第四次变革。在这场新的变革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着产权制度创新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环节。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06]82号文件下发后,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批示,要求切实抓好试点工作,并作为2007年度“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写入市委市政府[2007]1号文件。全面部署安排试点工作并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方案,全面拉开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工作序幕。

试点工作启动之后,省、市、区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多次深入檀溪村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使檀溪村“两委会”更加坚定了搞好产权制度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是前提

为了让全体村民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式方法,赢得绝大多数村民拥护和支持,檀溪村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

2007417日,檀溪村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会上介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相关情况,并结合檀溪村实际,对撤村建立居委会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宣传。这次会议应到代表和党员98人,实到78人,占总数的80%,符合法律规定。通过表决,78名代表有75票同意,3票反对,以96.2%的同意率顺利通过。随后,市撤村建居领导小组批准了“关于撤销檀溪村民委员会成立檀溪湖社区居委会”的申请。市公安局将檀溪村“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村民农业户口一次性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市工商局对“溪苑实业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了审核、登记。撤销檀溪村委会,成立溪湖社区居委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履行相关法律手续,扫清了“城中村”改造的障碍,标志着檀溪正式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是基础

首先,清查资产。对集体资产进行重新清理登记;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核实进帐。

其次,召开会议、审理认定。对固定资产中需要处理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以及流动资产中需要处理的损失、挂帐、潜亏和呆帐,由村两委会审理认定后向广大群众公示。

最后,编制清产核资报表。认真编制资产负债简表、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申报表、村集体企业产权界定申报表、村集体企业资金核实申报表等。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清人分类,界定股东是难点

檀溪村利用两个月时间,逐组逐户逐人调查核对,填写摸底统计表,按照“以户籍管理为基础,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参考,以外地经验为借鉴,以民主议定为结果”的原则,先后经过7次村“两委会”、村民小组长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讨论。把全体人员分为四大类,26种情况,确定1790人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配股的对象;1239为空挂户口人员,不作为配股对象。其具体做法是:

1、调查摸底,核准情况。

2、核查户籍,甄别属性。

3、划分类别,分类造册。

4、界定时点,统一时限。

5、层层开会,民主议定。

6、阳光操作,结果公示。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公平公正,配置股份是重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第一,拟定方案。初步拟定《配置股份工作方案》,核定股份本金的来源和构成;明确配置股权的原则和条件;确定利润的分配比例和顺序。分别按“弥补上年亏损,提取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分配集体股、个人股红利”的顺序和比例进行。

在股份的构成和设置上,设置了集体股和个人股,同时规定了集体股的具体用途。在个人股份的设置上,又具体划分为基本股和劳龄股两个股种。

第二,民主议定。《配股方案》拟定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逐级逐层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了九次会议,讨论一次,修改一次,完善一次,逐步统一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第三,表决定案。《配置股份方案》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反复讨论,再向全体村民反复征求意见并修订后,正式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并一次性通过。

推行产权制度创新,健全机构,建章立制是保障

股份配置完成后,进入组建机构、建章立制阶段。共分六步走:

第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股份合作社章程》。

第二,选举产生股东代表。按照《股东代表选举方案》,召开全体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首届股东代表61名。

第三,召开首届股东代表大会。2007919日,檀溪村开了首届股东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股份合作社章程》,成功选举产生了由7名股东组成的股份合作社董事会和由3名股东组成的股份合作社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又分别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任,从而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组织管理。

第四,股份合作社登记注册挂牌。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檀溪街道办事处批准正式成立襄樊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并报区经管局备案。20071011日,檀溪村隆重举行了股份合作社成立挂牌仪式,至此,全省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式诞生。

第五,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社区股份合作社董事会工作责任制,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岗位责任制;监事会工作责任制,监事会主任、成员岗位责任制;股份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第六,整理资料,健全档案。认真整理产权制度创新工作所形成的资料,分门别类,装订归档。

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檀溪村在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中,已走完了第一步,现在,正以新的制度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一次迈出了“盘活资产,加快发展”的新步伐。他们把搭建工业平台、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营运不经营”的模式,坚定地走经营资产之路,获取了稳定的投资收益。

第二部分:效果意义

檀溪湖社区曾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五年来,檀溪湖社区大胆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城中村”改造,走出了一条“旧村换新城”的道路,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檀溪“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一期总体布局被划分成的分别以“明山秀水佳檀溪”七字命名的7个花园般的组团已于2012年相继交房。还建新区也早已于20108月全部竣工,该还建区,也是檀溪实施“城中村”改造的起步区。是一个高标准、高质量,全电梯入户、全电子程控,集住宅、商业、地下停车场、生态景观、背景音乐、监控系统为一体的大型人文社区。在襄阳市堪称一流的城市社区。这个还建小区共占地86.35亩,建房19栋,共建住宅820余套,总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现一期1-6522户所有被迁的村民已全部入住新居。

实施“城中村”改造为檀溪湖社区带来三大直接效益,一是集体受益,固定资产不断壮大;二是群众受益,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还建区的经济收入也都会纳入集体经济收入当中,年底居民配股分红;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绿化、健身、休闲、娱乐等基本设施健全完善,全体居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檀溪“城中村”改造、体制改革几年来,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檀溪模式”,为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积累了经验。

一是社区原有的陈旧资产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利用。在改制后,我们将辖区内的琵琶山脚下,逐渐成为建筑垃圾堆放地的檀溪石料厂遗址,进行平整改建;对因修建305省道取土形成的低洼废弃地和淤泥塘等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建成了由南区和北区两部分组成,占地53亩,共建厂房2万余平方米的檀溪工业园区,仅此一项每年为股份合作社创收180余万元。

檀溪制箱厂和电镀厂是我社区80年代初创建的集体企业,因高污染、高消耗在后期被关停。产权改革创新后,我们着手对制箱厂电镀厂的厂房、场地进行改建。投资700余万元将该厂原来的一层式砖瓦房屋改建成三层式钢构房屋,新搭建经济平台5000平方米,年为股份合作社创收30余万元。

名人城市酒店(原溪苑宾馆)前些年由社区直接经营时,经济效益不如人意,而将酒店资产和员工整体转包后,每年可获得稳定的发包收入180万元。为使集体资产实现再增值,社区党委经过多方努力,于去年201210月社区还将名人城市酒店所在的土地由集体性质转变为国有出让性质,使合作社的资产得到了大幅度的升值,仅土地增值就达1.5亿元,资产的增值又拉动了股值的升值。

二是社区的租赁资产进一步盘活。租赁资产是我们檀溪湖社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对所有的商铺、酒店、厂房、场地以及相关设备的出租,都严格按规范程序签订好租赁合同(协议),每份协议书均由股份合作社董事会进行审定,由董事长签字盖章后实施。社区有商品门面房5万平方米,引进商户后,股份合作社年租赁收入千万余元,无任何流失现象发生。为使库存资金取得更大收益,社区党委还将闲置资金投入到“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2012年全年投资收益达740万元。

三是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少数村民享受福利变为全体村民享有权益。改革前,2006年檀溪村福利支出73万元,惠及村民387人。改革后,2007年股份合作社分红支出192.5万元,1784名股东人人享有,人平1079元。截止2013年全社区经营性收入达到2928万元,各项资产总额已达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0%和94%,村集体资产总额比2007年增加了近9倍。从2007年到2013年,檀溪湖社区每股分红也由49.4元增加到190元,六年累计分红3183.44万元,平均每个股东分红17845元。

总之,檀溪的实践不但为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积累了经验,而且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一是产权制度创新保障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产权制度创新实现了股东普遍受益,增加了股东财产性收入,拓展了村民全面致富奔小康的途径。三是产权制度创新强化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广大股东关心集体、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

第三部分:创新性分析

经过五年的艰苦探索与实践,檀溪湖社区走出一条“分权不分产、发展不征地,营运不经营、分红不分利”的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之路,被省农经局总结为“行之有效的檀溪模式”。

改革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益。社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认真总结吸取了前几年村集体既兴办企业,又经营企业,力不从心,效益不佳的教训,采取“营运不经营”的方式,通过发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间接经营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的所有酒店、商铺、厂房,都采取“营运不经营”的方式运作,风险不大、收入稳定、干部省心、股民满意。

改革分配方式,股民集体双赢。对集体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后,剩余部分按股分红。分配上有效改变了过去那种无论集体盈亏与否都分配,无论赚多赚少都等比例分配,无论集体是否发展都要增加分配额度的分光吃净分配陋习,代之以“分红不分利”的新模式,这样股民分红年年有提高,集体积累年年也有大幅增加。

“檀溪模式”为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一方面既保证了农民的现实利益,增加了股东财产性收入,又实现了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换,在促进城市转型、社会关系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显著。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234594号

版权所属:中国社区发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