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十三】/北京市石景山区:以“品质社区”点亮品质之城
发布时间:2024-02-22 10:14 浏览数:1347
“品质社区”建设是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基层治理领域进行的一项改革创新。以建设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为目标,该区从“运行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环境品质、安全品质”五方面创新基层治理,努力为居民打造规范有序、服务精准、文明和谐、绿色宜居、稳定祥和的城市美好生活家园——“品质社区”。
一、创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视察,都会深入街道乡镇和社区,并就基层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改革之路,随着“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不断深化,北京市正向着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迈进。当前,石景山区正处于深度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北京市委对石景山区明确提出建设“首都西大门”、打造“品质之城”的发展要求。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与承担的基层治理体系核心枢纽职能相比,我们的社区建设目前还存在治理主体地位不突出、工作边界不清晰、赋权赋能不够等问题。只有社区工作清晰聚焦了,社区才能真正肩负起基层治理的重任,才能从源头上破解超大城市治理的难题。
基于以上考虑,2021年,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品质社区”建设,正式印发《石景山区“品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京石发〔2021〕11号),明确“品质社区”建设是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关部署的具体实践,是探索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建强基层治理核心枢纽的必由路径。
二、创新设计
(一)“品质社区”的定义
“品质社区”是社区党组织有效统筹带动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规范有序、服务精准、文明和谐、绿色宜居、稳定祥和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城市治理基本单元。
(二)“品质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为导向,以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健全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为重点,充分转化运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文明城区创建、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疫情防控等经验做法,聚焦社区“五大品质”,通过“四步走”工作步骤,持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目标是经过1到2年,认定一批星级“品质社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系统推进的“品质社区”建设机制;到2025年,星级“品质社区”数量占到全区社区总数的50%,全区社区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再过5到10年,石景山区以“品质社区”建设为抓手,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三)“品质社区”建设的“5143”工作布局
“5”是聚焦“五大品质”,全方位提升社区综合品质。明确“品质社区”五大核心要素,即社区运行品质、社区服务品质、社区文化品质、社区环境品质、社区安全品质。运行品质方面,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目标,重点抓好社区党建、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服务品质方面,以精准高效、全民友好为目标,重点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公益志愿服务;文化品质方面,以文明和谐、睦邻友善为目标,重点抓好社区精神风貌、社区文化风貌和社区文体活动;环境品质方面,以精致宜居、绿色宜人为目标,重点抓好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公共空间和社区公共秩序;安全品质方面,以安定祥和、安居安心为目标,重点抓好社区人居环境、社区安防措施和矛盾预防化解机制。
“1”是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明确社区建设评价标准。“品质社区”建立了以“五大品质”为核心、以群众满意度调查为重要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上,设置三级指标,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30项,二、三级指标实行动态管理。评价方式上,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三种方式,突出问卷调查以体现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指标占比50%以上。
“4”是实施“四步走”工作步骤,突出把脉问诊推进问题解决。确定了“定期走访—沟通反馈—优化提升—滚动认定”的实施步骤,以季度为节点、以年度为周期推进“品质社区”评价认定。定期走访环节,每季度对照评价体系对全区所有社区开展普遍走访和评价打分。沟通反馈环节,梳理季度走访问题清单并提出工作建议,书面反馈至街道社区。优化提升环节,街道社区根据反馈意见解决问题,对于全面性、专业性,且非社区主责的问题交相关部门办理。滚动认定环节,每年度按季度评分加总进行星级“品质社区”认定,排名前10%的认定为五星级“品质社区”,前10%-30%的认定为四星级“品质社区”,连年获得星级认定的社区不占当年星级社区名额,实行顺延递补,以实现星级“品质社区”滚动发展。
“3”是建立三项保障制度,激发“品质社区”建设动力。“品质社区”建立了三项基本保障制度。分析点评制度,将全区社区治理季度分析情况纳入街道部门党(工)委、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区委书记点评内容。挂牌摘牌机制,年度星级“品质社区”给予挂牌,退出则摘牌,连续两季度排名后10位的社区列为治理类社区,成立工作专班实施综合治理。考核激励制度,“品质社区”建设情况纳入区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与社区评优评先挂钩,对认定的星级“品质社区”和年度进步较大的社区给予资金奖励激励。
三、创新实施
(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激发“品质社区”建设活力
以民“声”定核心。聘请专家团队开展“品质社区”建设前期调研,发放问卷3417份(其中社区居民问卷调查2790份)、召开座谈会9次、征集意见建议730条、梳理社区重点事项34项,形成专项报告。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基础上,制定“品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以民“智”聚合力。以“老街坊”品牌建设为抓手,做实居民在“品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成51个“老街坊”社区之家、156个“老街坊”社区议事厅和208个“老街坊”楼门委员会。建立“楼委会”,通过“楼门议事”“楼门恳谈”等方式,激发居民议事协商、邻里互助热情。深化“老街坊”志愿服务,健全实名注册、激励反馈等工作机制,推出百余个公信度高、带动力强的志愿服务品牌。
以民“意”验成效。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对全区143个社区进行九轮全覆盖走访评估、随机抽样调查51960位居民,收集33803条开放性意见建议,梳理汇总物业服务、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向职能部门做好情况反馈,并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督查,确保群众诉求有回音、有着落。
(二)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品质社区”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石。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吹哨报到”实施办法和考评制度,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N”制度体系。强化纵向到底,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栋党支部—楼门党小组”五级党建工作体系。强化核心力量,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督促提醒、约谈问责、表彰激励等机制。强化统筹调度,进一步做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党建引领全响应”行动,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有效链接近1000家驻区单位资源,凝聚共治力量。
创新评估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把重心放在为社区把脉问诊、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上,推动“考核为主”向“建设为主”转变。以季度为节点对全区所有社区进行全覆盖走访,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评估报告反馈至各单位。针对评估反馈问题,各街道社区协调“块”里资源推动解决,相关职能部门发挥“条”上的专业能力,通过条块联动,补短板、强弱项。
深化社会动员,持续激发建设活力。深入实施“老街坊”基层社会治理五大工程:“老街坊”队伍培育工程,加强“老街坊”队伍的分类指导和培育;“老街坊”社区自治工程,打造“老街坊”睦邻共同体,完善“老街坊”议事规则,鼓励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将议事协商向楼门院“微协商”“微治理”延伸;“老街坊”志愿服务工程,打造政府晒单、群众点单、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点单派单工作模式;“老街坊”便民服务工程,巩固提升“老街坊”社区之家建设成果,深化“综合窗口”“全能社工”等模式;“老街坊”精神塑造工程,每年举办好“老街坊”社区邻里节,培育具有石景山个性又有首都社区共性的“老街坊”特色文化。
(三)以统筹融合为保障,推动“品质社区”全面升级
坚持“品质社区”建设与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统筹推进。充分运用“品质社区”建设定期走访和问题发现机制,主动识别、精准掌握民意诉求,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优化“双派双考”工作机制,将矛盾解决在“最后一公里”。用好“品质社区”建设的沟通反馈和条块联动机制,持续向街道社区赋权,街道社区“吹哨”更加有力,基层统筹协调能力和部门协同配合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品质社区”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统筹推进。坚持创城指标和“品质社区”指标系统集成、创城检查和“品质社区”走访统筹实施,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同时,确保创城工作在社区落地落实、“品质社区”建设见真章见实效。
坚持“品质社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通过“品质社区”建设发现诉求集中、改善受限的社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重点社区名录,用好便民工程项目资源和民生家园建设资金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硬件设施老旧损坏问题,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做好适老化改造,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四、创新成效
“品质社区”建设以来,石景山区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初步实现了社区运行更加规范、社区服务明显优化、社区文化发展提升、社区环境全面升级、社区安全保障有力的短期目标,基本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系统推进的“品质社区”建设机制,全区社区建设呈现整体发展稳步向好、建设水平差距缩小、不同领域发展趋于均衡三个趋势。
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八宝山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将深化“一核多元、联动协同”机制作为提升社区品质的重要保障,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双报到”机制,有效破解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古城街道南路东社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出入证分类登记、分色管理,在疫苗接种、老旧小区改造中挂图作战,实行“一户一策”。创新360°点单超市,入户了解居民需求,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项目和活动。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聚焦共享冬奥美好家园,建设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广泛开展冰雪特色活动,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冬奥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冬奥社区”品牌。被评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社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推广发展
“品质社区”建设以来,石景山区社区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持续深化“品质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条主线”,坚持提升居民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两个目标”,推动更多社区向五星级“品质社区”看齐靠拢。聚焦提高社区运行品质,抓实社区常态化密切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是关键,将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提升,做实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做实社区工作者包楼入户,做到社区工作者年入户率不低于90%。聚焦提高社区服务品质,精准满足居民高质量服务需求是关键,将积极响应老年群体诉求,持续优化医养康养服务机构设置,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养老驿站服务内容;积极响应便民生活服务供给需求,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基本便民服务由社区服务导向性向居民需求导向性的转变。聚焦提高社区文化品质,铸牢社区居民睦邻共同体意识是关键,将定期开展“邻里节”活动增加邻里互动,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社区归属感;发动社区“老街坊”骨干等群体引导居民遵守文明行为规范、践行文明行为公约、共同维护社区文明和谐。聚焦提高社区环境品质,强化社区楼门院落精细化治理是关键,用好便民工程项目资源和民生家园建设资金,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硬件设施老旧损坏问题;针对堆物堆料、垃圾桶站损坏满溢等突出问题,“两委一站”牵头物业企业等治理主体持续开展社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提高社区安全品质,持续推进社区安防机制作用发挥是关键,有效发挥社区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共同做好院落值守、社区巡逻、隐患风险处置等社区事务。建立健全“一社区一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广泛普及公共安全、自救互救、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居民应急响应能力。